您现在的位置: 蔡锷故里> 新闻资讯 > 景区资讯 > 正文内容
湘侨记忆 | 关于蔡锷故居
时间:2025年03月20日 来源: 访问量: 次 【字体:小 中 大】

2024年9月27日,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“共和国印记”见证物和“共和国故事我来讲——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”名单的通知,湖南共有2件见证物、1名讲述人入选!

为大力弘扬侨界先辈风采,引导全省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,以及海外华裔青少年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,厚植爱国情怀,湖南省侨联将推出“湘侨记忆”栏目,对湖南侨界文物进行集中宣传。

今天为大家介绍文物——蔡锷故居(由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故居管理局推荐)

基本介绍

蔡锷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,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,著名的民主革命家,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革命烈士蔡锷的诞生地。

蔡锷(1882年12月18日-1916年11月8日)原名艮寅,字松坡,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统一、民主共和、国家独立而英勇奋斗的一代元勋。蔡锷少年时期师从梁启超,接受维新思想的洗礼。目睹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后,决心投笔从戎改学军事,两次东渡日本求学,寻求强国御辱之道。毕业归国后在江西、湖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任职,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。辛亥革命时期,蔡锷发动重九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,1915年,袁世凯复辟帝制,他为四万万人争人格,救国于危难,在云南举义旗、兴兵讨袁,抱病亲任护国军总司令兼第一军总司令,与袁军顽强作战,最终迫使帝制取消,蔡锷以再造共和之功,被誉为“护国军神”。1951年,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蔡锷为革命烈士,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烈士证书。

蔡锷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,由一幢连五间的正屋和一幢连三间的偏房平面组成“L”型布局,蔡锷故居正屋为两层,混合木结构,建筑面积408平方米。偏屋始建于清末,系一悬山顶土坯墙、盖小青瓦的普通农舍,建筑面积130平方米。以蔡锷故居为核心,划定6657.75平方米为保护范围,保护范围内包含的历史构筑物共10处:蔡家老屋前地坪、两处祖茔、水井、蔡家桥、三口水塘、蒙梧桐树及相关道路。2006年,蔡锷故居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也是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、湖南省首批涉侨文化遗产、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、湖南省对台交流基地、湖南统一战线教育基地,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为国有博物馆。陈列馆建筑结构为中西合璧式样,外观形式融合了云南都督府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建筑特色,现有馆藏文物1300余件。馆内设有四个展厅,运用珍贵文物、资料和历史照片充分展示了蔡锷将军的历史功绩和成长轨迹,彰显了蔡锷将军伟大的生平业绩。

近年来,蔡锷故居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,持续加强文物保护、开发和利用。编辑出版了《蔡锷传》《名人眼中的蔡锷》《蔡锷诗文选》等书籍 10 余本,举办了“蔡锷杯”全球华人诗词大赛,共收到海内外诗友参赛作品10057首,创作了由盛和煜作词、廖勇作曲、歌唱家韩磊演唱的音乐作品《碧血共和》,在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公开杂志、报纸发表文章500余篇。开展了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,《红色故地:蔡锷故居和陈列馆》相关报道等被推送到“学习强国”,CCTV15《乐游天下》栏目《天下邵阳红》专辑重点推介蔡锷故居和陈列馆。以华侨文化为纽带,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,蔡锷故居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,接待了海外侨胞1500余人,国内外知名人士2000余人,为促进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邵阳市先后举办过四次隆重的弘扬蔡锷爱国精神的纪念活动,活动影响海内外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分享到:
 
版权所有:邵阳蔡锷故里景区 主办单位:邵阳市大祥区蔡锷故居管理局
地址: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 联系电话:0739-8986626 备案编号:湘ICP备14001503号
版权所有:邵阳蔡锷故里景区 主办单位:邵阳市大祥区蔡锷故居管理局
地址: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 联系电话:0739-8986626 备案编号:湘ICP备14001503号